找到相关内容337篇,用时5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维摩不二印禅心——论《维摩经》对禅思禅诗的影响

    无明不二。无明的实性,就是智慧的实性,皆是空寂性,既无实在的无明可得,亦无实在的智慧可取,两者完全平等。  (6)色不二。一切有形的物质,皆是由因缘幻现,,并不是要灭色而后。世间万象,...诗法易简录》) 这是因为色不二,,而不是灭色而后的枯木顽。王士祯谓这类绝句"往往入禅,有得意忘言之妙,与净名默然,达磨得髓,同一关捩。"(《香祖笔记》) 王维禅诗,摒绝言语思量,使自然之景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13159793.html
  • 天台实相论之初探

    别、圆二教。三界内的利根众生,观三界二十五有依正二根,犹如幻有,。以人为例:人是揽五阴而成,假名相好之身,好比舞台、电影中所现的种种人物一样,无而忽有,有而忽无,并非实有,名为幻有。这样的幻有,便是俗谛。  真谛是幻有,既然三界二十五有一切依正二报和人一样,,一切皆由因缘和合而生,这之与,也就无所谓和合;用这种观点观察见思二惑,一切善恶诸业,同样是,人方能获解脱。这里的...

    江建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3960565.html
  • 人从爱欲生忧怖

    正道的德行而言,以正见为导,也是以智化情,以智导行,于日常生活中,智观缘起,缘起故无常,无常故苦,苦故无我;了悟常性、我性不可得,寂灭,终于“人从爱欲生忧怖”的...有欲有爱,而欲唯限欲界。爱,包括自爱、境界爱、后有爱;欲爱、有爱、无有爱。或以爱与欲同义,爱是欲。如云:“能离欲界欲,及离色界欲;入真谛现观,能离一切欲。”这是把三界修所...

    超定法师

    戒淫|爱欲|情爱|恐惧|烦恼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081641621.html
  • 依报随着正报转

    用心与诸佛相同。若你对一切人事物还会起心动念,《金刚经》你没懂。三心不可得,所以没有能得、能控制的心。所想控制的、想得到的,是外面的人事物,这属于境界,所有的境界都是因缘生法,没有自性,“,了...鼻子、嘴巴都舍弃,人就不能生存了。所以,身体的每个器官都是多元文化的组合,世界也是多元文化的共同体,怎能强迫成为一元化?佛家讲:“一是多,多是一”,一是一元,多是多元。一元是讲自性,多元是讲现相、...

    佚名

    |依报|正报|因果|命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20503322051.html
  • 谈谈见性开悟的微妙法门

    要是通用无滞,远离二边,而行契中道。本来一切法无一而非内识随因缘力之所变现,如梦而有,如幻而有,,了不可得,不可言说,不可分别。学人内心必须参透此理,对种种法深知其不是实物,不可认为它是个什么...,才能见具体的事上而无事,于具体的相上而离相,对具体的境而无所住,由是才能活修活悟、现证现观而得亲见诸法本性。因之,直接见性开悟的不二法门,必须在一切现实生活上狠抓而修而入。若离现实,又在...

    唐仲容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84038907.html
  • 沈家桢著:《金刚经》的研究(2)

    其实是在指示我们,如何训练自己应无所住而生其心,这实在是一个很好的禅定观想法门。这是我介绍给各位的第一个方法,这个方法能使你的心境扩大,执著减少。倘若你能再配以诸法因缘生的教理,体会诸法,则在观想虚空时就不必特意的超越你眼前的一切事物,没有任何事物可以阻碍你的观想,因为它们都是因缘聚合而生,缘聚缘灭,并非实有,,这就合乎大乘佛法的修持。为容易记得起见,我给这种实验一个名词,叫“虚空...

    沈家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3444332.html
  • 鸠摩罗什三藏与其译经事业

    ,不知涉及能所修证亦同幻化,总是梦中施为,于中实无能所可得。  6.缘会宗:《中观论疏》:  缘会故有,名为世谛,缘散故无,称第一义谛。8  这也是未解诸法、真俗不二之理。  然而,罗什三藏...(本无异宗由本无宗分出,若不计则为六家),莫衷一是,各有所偏,并未见般若全貌,所以罗什弟子僧睿法师曾说:  自慧风东扇,法言流咏来,虽曰讲肆,格义迂而乖本,六家偏而不。性之宗,以今验之,最得其实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5445451.html
  • 龙树的诠释学理念之哲学省察(2)

    际无有异故。”菩萨摩诃萨得是实相故,不厌世间,不乐涅槃;三十七品是实智之地。[64]   因为五蕴是缘起法,所以五蕴,当下,如果你能体认这个道理,那么五蕴所生起的一切烦恼,也是,当下,如此则五蕴所在的世间,岂不也是,当下吗?这个,当下的境界岂不就是涅槃吗?此所以龙树说“世间是涅槃”。当然,如果你的定力不够,你的...

    游祥州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0745983.html
  • 性的体验

    这样的改变,性的体验使人更有活力、欣赏能力、创造性、平静以及爱心,这就是佛法的「觉」所引导的「菩萨道」、「菩提行」。它没有佛法和世间的对立,所谓「」,「佛在人间」就可以透过性的智慧来实现。 ...,任何一种存在所共同具备的性质,没有不变性、孤立性和实体性。所以,这只是一切法的真相,虽然可以用理论解说,可以用心去体会,却不是「言说」、「思惟」等心意识的作用,因此,是诸法实相。  悟入性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1754534.html
  • 有关印顺法师思想的讨论信函二封

    和执事,要去负担无限的人和事,并且还要能在其中保任性,这对于现代禅一般同修在现实上是有困难的;而李老师的自我闭关于现代禅教团内部,当然也不会是李老师在道的思想和体验上有什么问题,关于...理想人物,便是未断我见结、疑结、戒禁取见结的人乘菩萨。但这里有个问题已超越了对治悉檀的意义,涉及“如不如实”的问题,印顺法师所主张的人间佛教思想,和他所勾勒出来的理想人物人乘菩萨,是不是可以说是大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01357880.html